场景洞察 | 重新定义在场体验,沉浸式数字展览业态日趋成熟


当“体验”成为当下消费的新趋势,“数字化沉浸式展览+IP内容创新体验”正在成为一个被空间运营机构以及文化与科技资本越来越看好的赛道,也逐渐成为城市商业中日趋成熟的体验业态。

撰稿&编辑 / Nina


2023年12月22日,“无穹—中国·航天沉浸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展,给年终岁尾的北京带来又一个与众不同的体验盛宴。这是一场汇聚专业团队,全力打造“中国式、深体验、多互动”的数字沉浸式艺术展览,树立起了航天文化原创IP,成为冬日京城新的打卡点。

▲今日美术馆门口排队的观众 


“航天视窗”一经打开,今日美术馆门口排起了长队,有天文学专业的资深学者,有坚持多年的业余同好,也有组团观摩的中小学生和家长团……通往“无穹宇宙”大门的观众络绎不绝。展览现场,复刻的一个个颇具真实感的太空场景,更是吸引了许多人拍照打卡。与展览有关的内容也频频出现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中。不断刷新的票房数据与超人气现场宣告了展览的成功,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到,近年来以沉浸式数字展览为核心内容产品的创新业态已日趋成熟。

——
国内外大厂纷纷布局沉浸式数字内容


近年来,沉浸式数字内容打破过去传统展览的内容形式,成为了内容IP型展览的标配,许多资本和国际厂牌选择布局该赛道,在激烈竞争下,国外许多大厂在中国这个大市场开发沉浸式展览,例如:日本的Teamlab在中国的沉浸式常设展就有四个,韩国的d’strict也在成都东郊记忆落地了ARTE全沉浸式常设展;加拿大的MomentFactory在上海的夜游项目Lumina也开起来了,代表法国DannyRose团队的光廷, 在上海和深圳也落了两个以文艺复兴数字内容为代表的沉浸式馆, 法国Excurio在国内以VR为核心技术落地了大热的“消失的法老”, 日本Naked团队还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 专注中国的沉浸式展览市场。

▲朝阳大悦城Teamlab美术馆 


国内沉浸式数字内容的入局者也十分活跃,蓝色光标在西安大唐不夜城的长安三万里沉浸式展, 风语筑在成都的三体沉浸式展, 商汤科技在上海的三体引力之外沉浸式展. 遇见博物馆。国内头部沉浸式数字体验内容厂牌千核GeeksArt,单是在2023年参与制作了近10部作品的创意制作。

▲穿越万象绮丽共生——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宝龙美术馆


穿越万象 绮丽共生——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在去年上海宝龙首展后便好评如潮,和网易阴阳师手游的IP合作创造了零差评的口碑记录,2023年6月登陆北京市场。

▲敦煌壁影——壁画与数字艺术展·安徽省美术馆


敦煌壁影——壁画与数字艺术展”科技赋能,用数字化媒体焕活敦煌壁画,唤醒国人的文化自信,使无数观众惊艳于莫高窟的千年文化瑰宝。

▲共同的灵魂-大师特展里的GeeksArt作品


共同的灵魂-意大利莫迪里阿尼大师特展”,通过跨时空的艺术共创重塑莫迪里阿尼作品的精神价值与人文价值,更是在通过装置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等在现场呈现,为现场观众带来关于“爱”的多维度演绎和沉浸交互体验。

▲ 观众驻足在“天宫”舷窗前欣赏地球美景

▲  观众在模拟空间站里参观

▲  巨型雕塑《英雄时刻》

▲无穹-中国·航天展沉浸艺术展


12月的“无穹”航天沉浸艺术展更是进一步通过数字内容用“沉浸式”的方式诠释了「在场」体验。


  ——
让IP动起来, 沉浸式数字体验已是趋势必然


 沉浸式体验是借助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全面体验感的新兴业态。在数字化、体验经济与新消费浪潮中,沉浸式数字体验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特别是在内容IP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无论是文化遗产的传承、城市文化的推广,还是商业空间的再利用,沉浸式体验都在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无穹》的重磅展项《天宫之境》中,GeeksArt首创巨型球体投影加声画一体沉浸式体验。以空间站实拍影像资料为基础,以航天员的独特视角,展现了种种地球奇观:日冕与晨昏线、太平洋风暴眼、海洋与洲陆、极光与闪电……每位观众都能在沉浸式的空间中身临其境,一览地球的光阴律动,宛如在太空漫游。

▲在无穹“天宫”看地球 GEEKSART 


展览中,创作团队还以珍贵航天影像为素材,融合中国人民五千年天际探索的神话传说,打造出一个540°沉浸投影空间,带观众穿梭千年,领略从神话到现实的巨变。

▲《无穹》展厅实景, 航天特效团队


互动区域《火箭森林》,可以让观众在现场亲手点燃“长征”家族火箭,运用数字媒体,在屏幕上播放火箭发射现场的实拍画面。不少观众如临发射现场,被航天发射的壮观场面所震撼,留下难以忘怀的体验感。

▲《火箭森林》展项实拍, GEEKSART


如今,IP展览作为重要的文化产品类型,已逐步跳出静态的物理空间展陈模式,追求数字化和沉浸式的「动」起来。沉浸式互动体验的方式能更好地营造交互感和代入感,超越了传统IP展览的形态限制。在消费从传统的商品和服务向个性化体验的转变中,为IP展览等多个文化产品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机遇。

▲未来太空基地, GEEKSART


——
聚焦在场沉浸式体验,新业态商业模式日趋成熟


 “无穹”的火,让我们看到数字化沉浸式展览这类新的体验业态已日趋成熟。这里面既有数字内容制作技术的进步,也有消费者对创新体验内容的市场需求,更离不开包括GeeksArt在内的众多机构对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

▲在「无穹」开展前调试设备现场


从需求侧看,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和体验化的消费内容,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对线下空间体验已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感官满足,更希望消费能够带来全新体验的消费空间。这种需求推动了IP的活化和内容的多元化。不仅是年轻人,亲子家庭客群中,家长也倾向于能够带孩子体验有声、光、电等多维互动的创新体验内容。用沉浸式体验代替传统说教,让孩子萌生对文化、科技等知识的兴趣。

▲网易阴阳师主题IP沉浸式艺术展


从供给侧看,伴随着数字内容制作技术的进步,从IP授权、内容创作到票房发型、整体投资,这些关键环节正如电影、剧集、游戏和动漫等类型的文化内容一样,其商业模式方面也日趋成熟。 从链接侧看,在IP内容的商业化过程中,无论是本地生活电商、社交媒体还是内容分发平台——都在成为IP内容和消费者联通的桥梁,线上传播触达,线下到场体验已成为IP展览最重要的变现方式。 总的来说,沉浸式数字体验内容正成为商业空间和文旅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我们可以期待沉浸式体验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作者:HI设计
https://www.hisheji.com/